“没搞头”“低人一等”……以前,谈起职业教育,不少人是这个口吻。
知株侠了解到,这些年,企业迫切需要,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春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株洲职业教育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职教学校招生火、就业率高
上个月,知株侠趁着周末去了一趟株洲职教科技园,只见一辆辆满载学生的大巴开进校园。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职业院校单招考试,来了不少外地前来报考的考生。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各大高职院校招生几乎爆满。如湖南有色金属职院、湖南汽车工程职院,报名人数几乎是招生人数的一倍。就连首次参加高职单招的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因报名者太多,不得不临时向省教育厅申报增加单招计划。而报考该校的考生中,学考成绩最高达到287分,要知道,满分也才300分。对职业教育“高职低分”的评价,得改改了?
再看就业。知株侠查阅了一下《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数据显示,全省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6.33%,高于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其中位于株洲的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更是超过95%。
去年11月,全国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毕业于湖南汽车工程职院的“80后”邹毅,就是其中的一员。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许多“蓝领王子”成为社会瞩目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帮助许多人实现了人生出彩的梦想。
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在知株侠看来,株洲职业教育,基础好。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布局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这里聚集了大批大中型企业。那时,不少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校。比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后简称“铁道职院”)的前身,就是1951年创办的株洲铁路工厂技工学校,为企业和相关行业培养出一批批“订单式”技术人才。
十年前,株洲大手笔,在云龙示范区画下一个圈,在那片十余平方公里的山村田地,兴建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城,集聚全市10所职业院校,常驻师生近11万人。“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职业教育格局由此形成。
知株侠特别留意到,这些年,株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株洲职业院校发展动力很足、特色鲜明,都能在“3+5+2”的一条条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个性和优势。
知株侠依然能清楚地记起,去年7月,湖南铁道职院田心高科产业学院挂牌成立,把湖南铁道职院与株洲高新区田心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紧紧连在了一起。这是铁道职院无缝对接株洲本地,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又一力作。
而在更早之前,学校还与中车株机公司、中车株洲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等7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类似的合作也在其他院校相继展开。2020年,株洲市政府围绕“产业链”精准发力,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行链长负责制,构建了人才培养、研发、制造、配套、市场开拓及服务的全链条体系,重塑产业链共同体新业态。北汽株洲公司和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同时成为产业链的副链长单位,进一步拉近了“政—校—企”的合作,拓展了合作的深度及广度。
更上层楼,还有短板要补
知株侠认为,株洲职业教育有优势,但也亟须弥补短板不足。
再比如,还需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