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园区资讯

【职教战“疫”】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

人气:453 文章出处:原创 发表时间:2022-11-23

学生们的“全职保姆”


故事主角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宋祎华


宋祎华和张京昌是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一对夫妻教师,面对家中十岁和五岁的两个孩子以及校园班级里的众多孩子,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兵分两路,一个顾“小家”,一个顾“大家”,由丈夫张京昌留在家里照顾两个自家孩子,妻子宋祎华则背起棉被衣物等,从11月4日开始入驻学校宿舍,照顾校园里的这群学生孩子们。

来到学校后,宋祎华首先抓紧做好了104名需要参加对口升学学生的招考信息填报工作。由于所带的班级是学院对口升学的高考班,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一刻也不能落下,宋祎华一边组织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一边给同学们上网课,督查大家的学习情况到了晚上,宋祎华还要寝室进行走访,和同学们交流谈心,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到学生们都睡下后,又接着准备第二天的讲课内容。形容最近的工作状态,宋祎华说“特别忙,感觉每天像在打仗,忙不过来”。尽管她的嗓子都已经快说不出话了,但她毫无怨言地表示,“关键时刻,希望自己能给学生们当好一个称职的“保姆”。


  

医务室的“姐妹花”  保驾护航有力量


故事主角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孙卫平、刘尚、刘芳


疫情期间,学校每天需要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且必须在六小时内完成,在了解到株洲市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医主动请缨,成为了守护大家的“大白”,这其中就有医务室的三朵姐妹花—孙卫平、刘尚、刘芳。本轮疫情初期,株洲的气温高达三十度,穿上防护服,在室外进行检测,一般需要五个小时左右,由于穿戴时间长,去掉面罩后,她们的脸上全是压痕,胶手套也因浸满汗水变得软塌。孙卫平老师今年已经59岁了,家中还有身体不好的丈夫和不满两岁的孙女,但是她表示会一直坚守,战斗到疫情结束的最后一刻。



“疫”路两万五  情满学子心


故事主角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谢昕晔


11月2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谢昕晔老师主动住进学校,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战“疫”。入校后,他就立即进入了“白+黑”工作模式,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后勤领取当天的核酸检测物资,然后就开始着手安排6栋2060名同学的一日三餐以及核酸采样,统计核酸检测数据,上报黄码同学情况。工作结束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匆匆吃完午饭,他又马不停蹄的下寝巡查同学们上网课的情况,督促大家“上好网课,搞好学习”。晚上,他一间一间寝室地走访,询问学生们的生活需求以及建议,宣传学校的防疫政策,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当下的生活状况。当他从寝室出来时,已是夜深人静。

从组织同学们错峰用餐、召集志愿者组织核酸检测、开展抗疫主题班会、排查网课上课情况、摸排学生信息,到与心理异常学生一对一谈话、下寝室询问学生生活状况、收集学生对静默管理的意见与建议,谢昕晔都是亲力亲为、冲锋在前。他每天的步数都在25000以上,自己笑称“每天两万五,健康又幸福”。他表示,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疫”路有爱  暖心护航


故事主角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李益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李益佳主动请缨,参与校园疫情防控。

为了做好封闭状态下的校园管理,守护同学们的心灵“绿码”,作为辅导员的李益佳老师,实时了解学生需求,第一时间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因疫情原因,全校实行静默管理,深圳地铁城际公司培训班学员们的课程由线下转变为线上。李益佳老师担心从深圳过来的学员们不适应株洲的生活,经常关心学员们的生活情况,如伙食是否合口味等。疫情期间,打印店暂停营业,李益佳老师化身“打印员”,将打印好的资料送到学员手中,解决了学习上的一大难题。疫情当前,李益佳老师将“爱心育人”延伸到学生管理最前沿,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挺身而出  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故事主角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蔡强


疫情期间,如何送餐、如何核酸检测成为了重点和难点,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后勤保卫处副处长蔡强一直在一线,一直在忙碌,一直在拼命。

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近两万师生的送餐,他带领一班人精心调研和研讨,提前规划好送餐取餐方式,合理确定了餐食价格和各食堂送餐任务,还想办法解决了食堂餐盒不足的问题。他始终坚守在送餐现场、东奔西跑,不断优化送餐方式和调整菜品,调度志愿者为食堂帮忙,还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反馈的各种用餐问题。

为了科学严谨地完成每天近两万师生的核酸检测,他带领一班人,不断细化、优化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手把手”地指导各二级学院、各宿舍楼栋设置采样点,合理划分等候区、扫码区、采样区、医疗废物暂存区。检测过程中,组织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检测完成后,组织清查是否有漏检学生;晚上,再将第二天检测要用物资分配好。在他的带领下,学院有条不紊地完成了“7天7检”。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多角色切换  当好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故事主角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黄宇辉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院长黄宇辉第一时间带着行李直奔云龙校区,开启了24小时驻校模式,带领学院在校内的管理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团队近20人,成为驻守中医药高专云龙校区防疫守卫的主力军团。

作为学院负责人和支部书记,她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特殊时期坚持党建和业务同步推进,统筹安排支部学习、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和协助学生管理工作,期间还牵头完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案例等项目申报工作和省级名师工作室、中医药优势病种与适宜技术师资班等培训推进工作;作为核酸采样组组长,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组核酸采样师资团队、定分楼栋楼层组织方案、绘各楼栋采样行进路线图、把扫码和采样秩序关、协物资准备与分发等,实现校内人员底数清、采样流程明、组织秩序好,云龙校区核酸采样组织工作得到了一致好评;作为志愿者培训教师和班主任,她关爱学生、严谨规范,通过集中训练与小组合作、组内互评等教学方式,让所带班级学生迅速掌握穿脱隔离服、咽拭子采样等技术要领,并教会同学们要根据采样环境、备物等不同,适时调整处置的方法和原理,确保自身安全。


老骥伏枥 壮心未歇


故事主角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李建元


面对突然来临的疫情“大考”,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已有58岁的教师李建元老同志,没有因为年纪大而选择“躺平”,他心系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我虽然快要退休了,但是为了抗击疫情,我仍要尽好一名教师的应尽责任,打好防疫攻坚战,为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要还在岗一天,我就会继续坚守,站好最后一班岗。”平淡的话语背后,是一名老教师的坚守。
      疫情无情人有情,李建元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已经超半个月之久,学院的围墙边、食堂、宿舍楼、核酸检测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天气骤冷,李建元仍旧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岗位上,全力做好组织学生就餐、引导学生有序核酸检测、督促学生搞好寝室卫生、核查学生在寝人数等工作。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党和国家需要我,学院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努力战斗。


心无旁贷  用爱守护学生安全


故事主角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王伟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伟老师积极响应株洲市、学院号召,积极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为高效有序完成核酸检测工作,王老师亲自学习和熟悉核酸检测各项流程,提前做好核酸检测准备工作等。11月4日,传来爷爷病逝的噩耗,作为爷爷最疼爱的孙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化悲伤为力量,继续坚守工作岗位。

11月10日凌晨12点半,按照上级要求,每位师生需尽快服用防疫药品,王伟等四名老师从一楼爬到七楼,挨个寝室送药,直到凌晨4点。第二天早上6点半,他又组织学生核酸检测,同时还担负起785名在校生早、中、晚送餐任务。为让学生过一个不一样的18岁生日,王伟老师亲自为刘乔等三名同学送上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苹果等礼物和生日祝福。

王伟老师坚持天天深入宿舍查寝、查课,做学生思想工作,开展心理安抚,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付出就有回报,同学们都说能遇到王老师真幸福。


14天×18小时…  一名普通党员教师的坚守


故事主角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宋词

连续在校值守14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8小时以上……这是校园疫情防控期间,株洲师专一名普通党员教师宋词的工作时间表。

11月4日凌晨1:45分,睡梦中的宋词老师接到学校电话通知返校参加抗疫工作,他二话没说,简单收拾了几件随身衣物,立即进校,成为“抗疫逆行者”。从那天起,宋词开启了“白加黑”连续作战的模式。

校园里,你很容易在人群中看到宋词,从部队转业的他步伐矫健,动作麻利,目光坚毅,每天重复着为900余名学生“取餐、搬运、配发”一日三餐,他总是能在师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带来满满的安全感。忙碌的宋词往往脚不沾地、来去匆匆,刚打上一句招呼,他又要赶往下一站开启新的任务。而对于这一切,行事低调的他总是一笑而过,“我做的都是小事,没啥的。”

夜色中,宋词正马不停蹄在医院与学校之间来回穿梭,接送生病就医的学生,经常一忙就到了夜间一、两点,晚上稍作休整后又继续全身心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尽管工作千头万绪,每次出现在师生面前的宋词总是保持着乐观幽默和活力满满,让人感觉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宋词表示,特殊时期,更需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为周围的师生带去正能量。

本文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