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落幕的意大利博洛尼亚美容展上,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化工职院)与广州梦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协同研发的一款食品级口红惊艳众宾。
“产品在成分上进行创新研发,革新设计模装类型。采用源自柠檬、玫瑰、菊花等天然植物的原材料,对人体无任何损害。”湖南化工职院副校长隆平介绍,自学校结合学生专业课程,把创新创业作为主线融入课堂以来,一批类似于“智能垃圾桶”、“道德银行”等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按照“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主导、院校主体”原则,以及“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共建模式,学院和企业一起搭建了10多个“校中厂”。企业与学校共建培养课程,并把专家派进校门,手把手地教学生最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不少创新创业者。目前,湖南化工职院化妆品专业已经培育出5个团队,其中有3个团队入驻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朋友知道我还没毕业就找到了工作,都羡慕得很!”在校园招聘会上,来自湖南化工职院大二应用化工专业6班的学生王伟说,自己已被宁波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中”,毕业后就能直接入职。
为迎合企业需求,提高学院学生就业率,湖南化工职院把化工单元操作、PVC生产技术、无机化工操作等“订单培养”课程融入教学,60余位企业专家和技师人员从车间走上三尺讲台,将理论结合实践,手把手教予学生企业文化和培养岗位能力,基本实现了学生从校园到企业“零距离上岗”的初步目标。
近年来,株洲职业教育不断规划、推进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引导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引领产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动格局。一批批“株洲造”产品和“株洲工匠”新生代从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院校走出来,服务株洲产业发展,走向全国、全世界。
全市搭建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校企合作平台,初步形成了多方联动、共赢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并建成轨道交通综合实训站场、湖南微软创新中心、微软IT学院等一批实训基地, 并建立了对接全市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株洲五大千亿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全覆盖。
目前,株洲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36所,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0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万多人。其中,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3.9平方公里的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之一。全市在企业和院校共建有1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9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5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9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一大批职业院校与中车集团、北汽集团以及陶瓷、餐饮等行业企业签订协议,实施订单培养,推进了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
来源:株洲新闻网 记者 易楚曈 通讯员 陈品